从“区域性平台”迈向“全球性枢纽”
为了进一步解读中非经贸博览会的“进阶”,红网时刻新闻记者专访了湘潭大学中非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卡斯。
卡斯(Kaze Armel)是布隆迪人。他因在布隆迪高考成绩优秀,获得了中国奖学金的名额,来到中国留学。那是2007年,也是卡斯第一次来到中国。
卡斯向高校调研团介绍湘潭大学中非研究情况。
他先在天津大学读了预科学习中文,一年后,顺利通过中文水平考试,并如愿被心仪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录取。
2012年,卡斯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,2014年在该校获得硕士学位;2019年,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南洋研究院国际关系系博士毕业;2021年底从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后出站;2024年成为湘潭大学中非研究院专职研究员。
卡斯说:“这十几年来,我亲身体会到,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在逐步提高。我刚来中国的时候,很少见到新能源汽车,但现在城市马路边上停放的车辆,很多都是新能源车。”
谈到中非经贸博览会,卡斯表示,中非经贸博览会作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最大的经贸合作平台,已成为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战略互信的重要机制。
在卡斯看来,中非经贸博览会经过6年积累,从“展会流量”向“经贸增量”转化的特征十分明显,很多非洲国家通过参加中非经贸博览会,展示自己的特色产品,这些产品成功走向了中国市场。
有些信息参考自123展会网(http://www.123zhanhui.com)
卡斯说,典型的例子是卢旺达辣椒、咖啡豆等产品。
2019年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,当时卢旺达商人在长沙介绍卢旺达辣椒和咖啡豆,后来,卢旺达辣椒和咖啡豆成功进入中国市场,卢旺达咖啡豆已成为部分咖啡厅如星巴克的主要进口产品之一。
扫码联系展会工作人员